关于王子小

王子小跟《光怪陆离》这个专辑很搭。

王子小是来自X星球的一个小孩儿。听说X星球那边寸草不生,荒凉得很。即便如此,王子小还是听说过地球这个名字。其实,最开始的X星球也不是如此荒凉,那时候的王子小也能通过他们的星球网络了解到地球的样子。只不过,忽然有一天,X星球在经历某个扫把星的“无意之擦”后,一时间天崩地裂,昏头涨脑,再恢复平静后,X星球就成了一个荒凉球。

突然有一天,王子小就从一个叫虫洞的地方爬了出来,就来到了地球。

地球上的人类跟王子小长得很像,他似乎很快就与这个世界融为一体。

他的确很喜欢这个世界,只是他好像还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比如,

地球不知道比X星球要好多少倍,地球人娱乐生活那么多,为什么他们总是不高兴呢?

王子小不明白,自己千辛万苦从虫洞爬出来的地方——阳光如此灿烂,江山如此多娇,天空如此明澈,网络如此发达。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中,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快乐? 怎么就不能快乐起来呢?

其实王子小的疑问还有很多,只是已经辛苦工作到晚上10点钟的我实在写累了,有空再更。

奇奇怪怪

当然,这种不成型的文字还是要拉到《光怪陆离》里的。

我经常会在脑海里演绎出我跟我看不顺眼的人吵架,最后结果就是我吵赢了。我一直不明白人的大脑为什么可以演绎出如此清晰生动又充满火药味的场景。我会自动在脑海中模拟出我看不顺眼的人的声音、神态和跟我吵架时的话语,一定要吵上好多个回合。至于我最终吵赢了,一定是因为我的意志要我赢,以上掐架场景和吵架话语都是在我的即兴设定之下才会完成,因此,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我赢。

这就好比我用左手跟右手玩掷骰子赌大小,这应该是顶无聊的事情了。

当然,我也会在脑海中演绎我未来的生活。在我很多的碎片式意淫场景中,会有一只全天下最乖巧的狗狗陪着我。不过,这一场景与我现在的想法截然相反。我现在甚至连家里的绿植都不想养了。我如果出门很久,绿植没人照顾,我就会很纠结,所以还不如送人,免去羁绊的好。

这应该是很矛盾的体现了。

我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据说这部电影当时被骂惨了。隐约是觉得脚踏实地生活的人对这部片子应该无感。我将这部片子的中心思想归纳为:人若不如意的话,那就做个美梦吧。比如,转个球拍就能飞起来,念个咒语房子就像旋转木马一样转起来。

这电影就是给我这种不靠谱的人看的。

那天,我祝胡桃壳“平安自由”。这世上,总有那种看上去很靠谱但实际上不靠谱的人,他可能就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再过几个月,又到柳絮纷飞时。风携着这无根而轻微的柳絮前行,或许有幸,柳絮还会在被一阵好风送上青云。可柳絮最终还是要落在大地之上,繁衍生息。只是,还有许多柳絮落在那奔腾不息的江河之中,随波而去。世间万物,大抵逃不开地球引力一说,何况是人?所以,平安自由大概是生于尘世间的我们所拥有的最奢侈的事情了。

至于我这里的靠谱或者不靠谱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我今天晚上这糨糊般的脑袋是解释不明白了。

(写于昨晚十点)

面相

说起面相,人们总会将其与算命联系起来。不过,我不是算命的,看别人面相的时候,基本就是凭着一股脑的直觉或者其他乱七八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媒介。

从我这种平庸分子的嘴巴里蹦出来的面相,跟古典哲学阴阳五行体系学说毫无关系,就是一种自己看别人的感觉。

那天,跟博友颜颜唠嗑,发现我俩对明星的好恶有着很强烈的共同感,而且都是通过对某个明星的第一印象来判断自己是否喜欢。比如,以前看电视剧总能看到某个明星演的角色,他那个面相就是天生的坏胚子,再后来就他就出了一档子不太光彩的事儿,大致跟我之前对他的印象差不多,仿佛他出的那些事儿都并不意外。颜颜亦有同感。

当然,基本也只是私下跟朋友会唠唠这样的好恶,还是不能将其作为判断一个人的绝对标准。奇怪的是,当我自己看我自己的时候,却无法断定我是个坏人还是好人,简而言之——我对自己的面相毫无概念,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当局者迷吧?

我妈说我的眼睛看上去并不善良。我也曾经对着镜子看过自己的眼睛,也不知道何谓善良,何谓不善良。不过,当我看别人的时候,我倒是能简单一窥他们的善良与否。比如,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觉得歪歪与饽饽一定会成为好妈妈,事实证明,歪歪的确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妈妈,我相信,饽饽也一样。

看岛岛糖的照片时,我对她前几年和近几年的照片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虽然她的面貌几乎没发生太大变化,不过,我看八九年前的岛岛糖时,感受最多的就是她的神情和姿态中所透出的一种不羁感。也许是给她拍照的人比较注重整体的画面布局,而且很显然,她对自然的热爱由来已久,所以照片中的她所渗透出的奔放和自由气息无法掩盖。

“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大概就是那些年的她的一种写照。

近两年来,再看她的照片,我总能读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忧伤与无奈。虽然她经常穿职业装,但是你不太能捕捉得到她的干练之气,那种凌厉、锋芒的元素也不会在她身上捕捉得到。总体来讲,人是越来越好看。

岁月是不会撒谎的,她,始终那么纯粹。

面相始终保持如一的,大概就是冬歌了吧。七年前我们刚认识的时候,看她的微博照片,我就有种哎呦这女人隐约透着一种霸气呢。从她时常梳起的丸子头下面的巴掌大的小脸儿就能看得出,这姐妹儿应该挺自恋。后来成姐妹儿了才知道,哦,她不是挺自恋,是没有谁会比她还自恋,哈哈哈。

至于小太阳,小花儿她们,我一直觉得她们是气质极好的姑娘。虽然小太阳号称是个温柔分子,但实际上她的面相就是骄傲、自信、带着点不拘泥于世俗和一股子的干练劲儿,从侧面看更显著。小花儿外表豪爽,落落大方,但她的面相骗不了我:她就是一个很自我、很有想法、很执拗的人。

上述想法均隶属个人客观意义上的主观感受坦白,因缺乏实际参考依据,因此归到《光怪陆离》专辑里。倘若不小心被她们看到,就当我说梦话呢吧,哈哈哈哈哈哈。

黑暗中的无影人

习惯黑暗的无影人不能生活在有光的地方,那样会看不到他的影子,就会暴露他的身份。

无论是强光还是微光,无影人都很抗拒,也只有在黑暗中,他才能安心。黑暗中的无影人,你看不到他的轮廓,看不到他的样子,你伸手摸一摸他,只会摸到一片虚无。你不知道他是男是女,是丑是俊。

也许,他只是一个无法面对光辉、只能站在你身后的影子;也许他只是个没有方向、不知落叶归根为何物的家伙;也许他只有生活所赐予的一身模糊,也许是个哑巴,也是个聋子;是个四不像,也是个思考者。

上述叙述也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谁说无影人只能是融入黑暗中的黑色形体呢?万一无影人是白色或者其他颜色,不就可以看见他了吗?

或许,昔日的无影人的确有很多色彩,可对于站在黑暗中的无影人而言,黑色就是最好的保护色。以此类推,或许白色的无影人飘到云朵上去了,蓝色的无影人与大海融为一体了,绿色的无影人变成一片树叶了……

站在黑暗的无影人因黑暗而安心,想必黑暗也会赐予他照亮黑暗的明灯吧。

莫再以己度人

在实际生活中,我的性格差不多可以冷到一定程度。比如,我特别喜欢自己待着,我可以很久很久地保持一个人的状态。只有非常熟悉我的人才知道我到底有多冷,我妈说我时而冷如寒铁。

我讨厌人多的地方,讨厌欢聚的日子,包括过年。这次过年没回家,我更多是怕父母难受,但我自己本身一点都不难受。

我认同很多人说的那一句:异地过年很心酸。因为我发现很多人都是这样,所以我就算不能产生共情心理,也正在学会理解。

大多数人,都喜欢拿自己的那一套去套别人身上,自认为一套一个准儿。有个熟人,跟我说:你总不能盼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拿臭狗屎一样臭着你吧。

其实他的逻辑就有问题。1、我做啥缺德事儿了要当臭狗屎?2、就因为喜欢自己待着,别人就要拿我当臭狗屎,那这种人还是不认识为好吧?3、我都自己待着了,别人怎么看我对我还重要吗?

当然,我也这味儿。机器猫告诉我,你不能拿你那无所谓的一套去揣度别人,你觉得无所谓的事情,别人就是觉得有所谓。你不想被别人怜悯,别人也不想被你怜悯。

此外,机器猫一语道破了我做人风格的实质:你是你生活中的导演,却偏偏要拽别人当你的演员。

我在与别人交流时,虽然不会给人以压迫感,而且也善于把话点到为止,但我却会因此而陷入自我折磨之中。因为我只会压制我的情绪,却不会释放我的情绪。若对方没有按照我设想的那样给我回复,给我答案,我不会因此而去追问,甚至能做到永远不会追问,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天长日久的阶段式回想。这糟糕的情绪就像你在山谷大喊一声“啊”,你以为你成功发泄了情绪,但却带来阵阵飘荡的回音,使我对自己进行间断式干扰与折磨。

或者说,我的身躯就像一个巨大而古怪的城堡,城堡里住着俩小人儿,一个小人儿叫正常,一个小人儿叫折磨。俩小人总是在古堡里打架,拳脚相加,刷盆子砸碗,搞的这个城堡虽外部依然稳若泰山,但内部早已一片狼藉。

哎,只是偶尔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变化过程就已经很累了,我真不知道多年以来我到底是怎么度过人生的。所以,把这种感受放在《光怪陆离》这一专辑中真是太恰当不过了。

那天,我跟岛岛糖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比开心和快乐更重要的东西。

我只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开心又单纯的人。好,那就从不再以己度人做起吧。

一个可以说出来的小秘密

我对我欣赏并喜欢的女孩儿时常会有一种很特殊的情结。

以岛岛糖为例,我当然知道她终归是要回归生活的,或者说她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很务实的女孩。只是,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将她与不食人间烟火联系在一起。

我也知道,终有一天她会成为一名职场前辈,去适应某些令她无比讨厌的环境,继而变成一个成熟的人。

她还会成为一个妈妈,成为一个更有担当的人。

由于她心性纯净,主意超正,我从不担心她会往歪里转变。唯一不同的是,我将不再将她与不食人间烟火联系在一起,然后我可能会偷摸难过一小阵子。

我为一切可能、必然会发生的一切而欣慰,却又难过。

这种情绪很讨厌,却无法戒除。烦死了。

可能,用“若人生只如初见”来解释我上述情绪,就不会那么晦涩了。可问题是,她的本质从来就没变过,若只如初见,想必我们的友谊也不会持续至今。

我不知道难过的根源在哪儿。我又何尝不知,不食人间烟火本就是不着边际的鬼扯话。

哎,我可真无聊。

5和6

音符中的5和6非常相爱。

可是最近他们遇到了一件很郁闷的事情,一个叫乔落的女孩在弹钢琴的时候只会用5个手指头弹1、2、3、4、5。长期以来,她沉醉在只有5个音符组成的歌曲和练习曲里,不用变换指法,弹得1、2、3、4、5精疲力竭。

所以,音符5和6已经很久不见了,5很思念6。5在钢琴上出现的频率很高,也不知道是乔落钟爱的缘故,还是5在练习曲中太过普遍。就这样,5对6的思念像野草一样蔓延。

有一天,乔落弹起《小星星》。当听到那句“1155”时,5顿时激动起来,这意味着弹到“665”,5就能看到思念已久6了。

乔落会弹6吗?

敏感

敏感的人,活着真的很累。

因为高度敏感,就会胡思乱想。若真是胡想也就算了,偏偏每次敏感之后都能跟事实对上,这可真让人崩溃。

由敏感造成的难过是成倍增长的。敏感的人,无法自己救赎自己。敏感的过程就是自卑的繁殖,随着敏感不断加剧,自卑越来越强烈,直至溢出,然后整个人就安静的崩了。

目前,敏感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对人际关系高度自卑。当然,我很容易就能感知到对方的痛苦,于是我就更痛苦。

我的自信与我的自卑成正比,我的阳光与我的阴暗同样成正比。也就是说,有多自卑我就有多自信,有多阳光我就有多阴暗。有多肆意而为,就有多小心翼翼。

还好,我不会装模作样。我可以正视朋友寥寥的现状,并愉快的接受。因为高度敏感,怕说出一些别人接受不了的话,所以我刻意减少了与人接触的频率,尽管偶尔会觉得空虚,但这种方式令我感到无比舒服。

跟那些喜欢拿着放大镜找毛病的人一样,我也会夸大事情。比如,我给对方发信息,如果对方没回我,接下来会分为这么几个情况:1.后来ta就回我了,说当时有事没看见。我应付一声就拉倒。2.后来ta确实都没回复我。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凭借主观认知去揣度对方想法,在等待回复的过程中,我会惴惴不安;我认为对方就是不想回我信息,反正,自此以后,我再也不会主动给ta发信息。

我真是讨厌死这种随时溢出来的敏感情绪,它会对我整个生活节奏造成影响。我认为敏感不应该隶属于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我想戒掉。可实际上,这应该是一种自带属性,怎么改都改不掉。

关于《光怪陆离》专辑

其实,开设这个专辑的时候,我是犹豫的。

关于光怪陆离的解释,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关于这个词语,我也不太能解释的清楚。将其作为一个新专辑的名字,大致是想将某些文字与实际生活区分下。

清晨,迷迷瞪瞪爬起床,上了趟厕所的丫米,习惯性地在客厅镜子面前抻个懒腰,猛地发现,自己的头不见了。

我会在很莫名的状态下写出上面以及类似的文字,可我又不能阐述出明确的目的。此外,一些在现实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我认为放在这个专辑里是较为恰当的。那些感受与《七公日记》、《只言片语》都不同,他们可能并不属于真实的生活,但却在脑海中清晰地留下印记;还有部分感受无法与熟人直面沟通,还是觉得形成文字比较妥当些。

简而言之,《光怪陆离》的内容可能有点变态和阴暗。我曾经试图永远封存它们,但我发现这些恼人的感受就像一个个打不垮的小怪兽,搅扰得我不得安宁。

所以,《光怪陆离》专辑中的文字,可能不太像正常的文章;说是只言片语,却可能无明确的观点;说是段子吧,我还没达到那水准。

我会时常觉得自己变得支离破碎。于是,将这些破碎的、没有烟火气息的感受转变成文字,是我所认为的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写完,我就快乐了。

还有,当你行走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觉得它其实也很荒谬?